一船船的鐵礦石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地運走了,一船船的鋼材從韓國、烏克蘭等地運走了,它們共同的目的地是中國。這些來往穿梭的遠洋貨輪給人這樣一種印象:中國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經濟正在復蘇。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的天津大無縫鋼管和鋼材嗎?難道中國經濟真的“風景這邊獨好”?記者調查發現,這一切不過是一種虛假繁榮。
鐵礦石:進口數量猛增的背后
海關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5700萬噸,創造了歷史新高。3265萬噸,4674萬噸,5208萬噸,再到5700萬噸,我國鐵礦石進口今年以來連續4個月攀升,累計增長22.9%。
據青島港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僅青島港滯港的鐵礦石就有近千萬噸。
中國真的需要這么多鐵礦石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在接受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采訪時介紹,中國每月約需鐵礦石6000萬噸,一般進口礦和國產礦各占一半左右,因此,每月進口的正常數量是3000萬噸左右。4月進口礦幾乎超出正常進口量的一倍,這太不正常。
對于鐵礦石進口猛增的原因,人們有不同的解釋。不少人認為,這是許多貿易企業在大量進口,目的是囤積居奇。目前鐵礦石談判尚未結束,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還沒有確定,而鐵礦石現貨價實際上已經低于中國提出的價格要求。再加上目前海運費比較低,不少貿易企業就大量進口鐵礦石,囤積起來準備以后賣高價。
單尚華說,我們也不排除國外一些鐵礦石供應商在沒有買家的情況下,自己把鐵礦石運到了中國港口。因為目前歐美、日韓鋼廠大量減產,將過剩的鐵礦石先運往中國,待中國市場好轉時賣個好價。而且這么做成本并不高,一是海運費比較低,二是目前中國許多碼頭的進出口量大幅下降,一些碼頭為增加吞吐量,允許進口商免費堆存貨物,只收裝卸費。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目前正在組織調查組到沿海港口去調查核實相關情況。
鋼材:一邊拼命“限產”一邊大量進口
在鐵礦石大量進口的同時,中國這個世界****產鋼大國居然在大量進口鋼材。中國真的缺鋼嗎?統計顯示,一季度,中國粗鋼產量12744.35萬噸,占全球產量的48.3%。我們的鋼產量已經大大超過市場需求。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在4月底發布緊急通報,要求各地遏制鋼鐵產量過快增長的勢頭。
工信部指出,在下游行業尚未完全復蘇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必須把控制總量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為防止銀行貸款大量進入鋼鐵行業助推產能擴張,工信部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大銀企銜接工作力度,對落后鋼鐵企業、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當地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然而,在政府要求國內鋼廠“限產”的同時,中國鋼材進口量卻不斷擴大,并成為鋼鐵凈進口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鋼材進口量由1月份的87萬噸逐月增加至4月的162萬噸,鋼坯則由13萬噸增加至67萬噸。今年3月和4月,鋼坯鋼材合計均是凈進口,并且凈進口量由3月的6萬噸猛增到4月的88萬噸。
一邊拼命“限產”,一邊大量進口。單尚華認為,鋼材被大量運往中國,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合資企業和來料加工企業對進口鋼材有硬性需求,比如歐洲或日本的在華合資汽車廠,可能習慣于使用本國鋼廠生產的汽車板;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匯率的影響,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比較穩定,而韓國、澳大利亞以及獨聯體的一些****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這些****的鋼材就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再加上一些中間商趁此機會倒鋼材,使國內鋼材市場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