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與中國鋼企上半年的慘淡經營相比,三大礦石供應商的半年報表要光鮮很多。巴西淡水河谷公布的季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鐵礦石產量同比增加 34.5%,凈利潤同比增長146.6%。
“這正好反映了三大礦山的壟斷地位,而目前三大礦山推行指數基礎的季度定價,正是實現利潤****化的****途徑。”中鋼協相關負責人說,“礦石企業不但可以獲取現貨價格和年度長協價格之間的溢價,還能通過控制發貨節奏在海運市場獲得額外的回報。”
對此,羅冰生尖銳地指出:“這種新的指數定價,在運行過程中已經暴露出新的問題:指數本身沒有代表性、權威性和科學性。鐵礦石巨頭力推指數定價,指數均以中國現貨礦到岸價為主,其中包含海運費,應當扣除而沒有扣除,而且指數定價也不能反映鐵礦石優質優價的問題……指數定價有很多問題還不能解決,需進一步探討。”
面對無法改變的鐵礦石定價靈活定價趨勢和屢屢受制于人的談判窘境,業內分析師張琳分析認為:“鐵礦石定價由長變短是未來趨勢,目前來看,中國肯定無法挽回這一趨勢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呼吁建立中國自己的鐵礦石期貨體系來應對鐵礦石價格變動對中國鋼市所到來的風險。